七个小丫头也一起在牙行呆了好些天,这会儿自然都十分满意现在的处境,知道春花成了姑娘屋里伺候的,还跟着姑娘去外头逛了一天,心中也都是十分羡慕。
不过也仅仅是羡慕,倒还不至于就嫉妒上了,毕竟,先前都是吃不饱的。
这会儿,小丫头们也是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,一边互相打气,“一定好好干,争取天天能吃饱饭、吃上肉。”
金玉晴和刘氏则在屋里品尝着金玉晴带回来的各种小吃。
两人哪里吃得完这许多,于是,剩下的小吃点心,刘氏一声吩咐,便由芍药分给七个小丫头了。
小丫头们自然又是一阵欢喜……
金太傅从皇家学院回来的时候,还没进门,就觉得今日府中气氛似乎有些不对,嗯,有些过于热闹和欢喜了。
“家里来了客人?”金太傅问门口的王琦。
王琦便将今日刘氏采买了七个小丫头的事情告诉了金太傅,金太傅听了脸上一片欣慰,刘氏能往府里添人手了,也算是走出了第一步了,往后他们的小日子定会越过越好。
这般想着,金太傅也直接将今日在皇家学院的烦恼扔在府外,抬脚往主院走去。
芍药听见声音,忙迎了出来,“老爷,夫人去了姑娘的院子。”
“姑娘的院子?”金太傅有些疑惑地看向主屋侧面的那间屋子。
芍药笑着道:“今日采买了七个婢女,夫人就让她们将旁边的院子收拾出来给姑娘住了,这会儿,夫人和姑娘都在那边院子。老爷要过去看看吗?奴婢带您去?”
金太傅点点头,虽然知道,别人家的姑娘都自己一个院子,他家晴儿这些年一直住在他们夫妻院子里。
之前是因为孩子的原因,后来是因为在万坪村,条件有限,总共就那么个小院子,哪里分的出单独的小院子给孩子。
那时候,金太傅偶尔还会生出小小的愧疚,毕竟,别人家的姑娘都有自己的院子,他闺女却因为被他带在小村子里,还跟他们挤在一个院子里。
这会儿真的要将孩子分出个院子了,金太傅这心里还挺不是滋味的。有一种,闺女长大了,要开始渐渐远离他们的小惆怅。
跟着芍药去了旁边的小院子,老远就听见金玉晴和刘氏的欢笑声。
金太傅脸上也露出一片温柔,抬脚进了院子,院中两个比金玉晴大不了几岁的孩子正怀抱着拿着扫帚,一手抓个牛皮纸,一手从袋子里取了东西往嘴里塞,脸上、眼中全是欢喜。
见芍药恭敬地跟在金太傅身侧朝院子走进来,两个小丫头都是一愣,立马也意识到了金太傅就是府中的老爷,慌忙吞下嘴里的点心,差点没噎着,支吾朝金太傅行礼,“老爷!”
见两个小丫头手忙脚乱的模样,金太傅立马道:“你们吃,没事,我去看看夫人和姑娘。”
芍药也笑着道:“慌什么呢,小心噎着,快去找口水喝,院子已经打扫干净了,快去收拾你们自己的住处。”说着指着侧面一间靠院门的屋子,道:“你们就住那间屋子吧,晚上院门也需要关上,有个声响,你们还能听着点,让春花晚上去姑娘屋里的外间睡,也好随时照顾着姑娘。”
两个丫头连连点头,忙提着扫帚去收拾住处了。
屋里的金玉晴听见院里的动静,知道是自家聪明爹回来了,连忙跑来门口,高兴地唤道:“爹,您回来啦,我正好有事跟您商量,快帮我看看,我准备的这些书,是不是适合用来教刚启蒙的孩子。”
金太傅挑眉问道:“你打算教人读书?是教府里新买的这些丫头吗?”
金玉晴愣了下,“对啊,我可以连着这七个人一起教,不过我原是打算教育婴堂的孩子们的……”
金玉晴将自己的打算一股脑儿同金太傅说了起来。
“这么说来,你昨日就已经准备好了?那怎么昨日不同我说?”金太傅一边翻着金玉晴准备的授课内容,一边道。
“昨日?爹,你是不是忘了昨日你做了什么?”
金太傅立马心虚地转移了话题。
父女俩很快进入了对授课内容的热烈讨论中……
晚饭的时候,见张妈领着厨房那边的小丫头过来上菜。金太傅再看看院子伺候的两个小丫头,想起闺女院里还有两个,便道:“今日这七个丫头,除了那个叫春花的,另外六个叫什么名字?”
说起来,他回来后,好像还知道听自家闺女叫过那个叫“春花”的丫头。
金玉晴茫然摇头,这才发现,她也只知道春花的名字。
刘氏轻笑一声,“你们父女两个也是真行,这都半天了,才想起来问她们的名字。”
于是将各院丫鬟的名字一一说了出来。
随着“四丫”、“六毛”、“老七”、“盼弟”、“招弟”的名字出口,金太傅和金玉晴齐齐皱眉,眉头还都越皱越紧。
这么一来,还真就“春花”和“杏儿”、“小桃”这三个名字还能看得过去。
金太傅沉吟片刻,对芍药道:“芍药,你回头问问这些小丫头,愿不愿意改个名字。”
芍药笑着应下,补充道:“老爷仁慈,买回来的奴婢能得老爷赐名字,是她们的福气,哪有不愿意的。”
“她们到底都还小,头一次离开家里,名字就是她们对家中唯一的念想了,你去问问,她们若是不愿意就算了,跟她们说,这不打紧。”
芍药再次应下,便退了出去。太傅一家吃饭,向来不喜欢有人一直在旁边的。
第二天一早,金玉晴十分兴奋地带着昨日与聪明爹的讨论成果,就要去育婴堂试着授课,为“三年学役”做基础。
没想到刚好碰上正要出门的金太傅,“爹!”
金太傅也十分意外,“你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?”看着金玉晴手里的小包袱,金太傅约莫猜到金玉晴的打算,心中十分欣慰,不愧是他的聪明闺女,跟他一样,将“教书育人”的思想,刻在了骨子里。
正在金太傅欣慰之际,府外冷不丁响起稚嫩的嗓音,“老金!”